2019 年回顧 — 充實自己才能寫得更好

Medium 寫作里程碑、十本推薦書單、未完待續的「小滿」專案與展望

Jasmine Lin
10 min readJan 2, 2020
延續去年的水晶球主視覺(Photo by Shunsuke Ono

2019 對我來說是學習、挑戰與站穩腳步的一年。

當初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是誤打誤撞,很單純地將身為設計師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,就像是剛搬到一個新的城市,一切都還很新鮮,什麼都好像值得分享。

今年的挑戰則是延續寫文章的習慣,為了刺激並充實自己的大腦,需要透過不斷汲取新知、嘗試新的挑戰,才有足夠的思考與體悟值得轉化為寫作題材。

很幸運地,在 Medium 寫作本身就為我帶來很多機會,大量閱讀和其他 side projects 也讓我對設計、自我認知和生活有更多的體悟。

關於寫作

日積月累的小成就

按照去年的慣例,先從幾個重要的數字開始:

還有幸在積極寫設計相關文章的那幾個月,達成了在 Medium 上的一個里程碑 — 成為 Top writer in Design!能跟仰慕的作家們如 Nick Babich、Fabricio Teixeira、Tiffany Eaton 等一起在五十名作家之列真的很感動。

另外讓我受寵若驚的是獲得 Girls in Tech Taiwan 40 Under 40 的殊榮,我猜大概也是因為持續在 Medium 上與大家分享在美國科技圈身為設計師的種種,才有機會入選吧!

感謝大家抬愛,會繼續努力的 :)

隨之而來的機會與挑戰,跨出寫文章的舒適圈

在 Medium 上寫作一年多,漸漸帶來了一些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機會。

先是合作邀稿的機會,今年幫 XChange 知識共享計畫寫下美國 UX 設計師面試流程,另外也跟 VoiceTube 合作了一篇 UX Audit — 幫產品做個健康檢查吧!以 VoiceTube HERO 為例,非常有趣。

在 Medium 的持續耕耘除了帶來更多寫作機會,也開始延展到其他的分享形式,例如之前合作過的朋友 Janet Lin 邀請我錄製她的 Podcast 那些學校沒教的事,還有五月回台時受 Cake Resume 和 RAR 小聚之邀進行了兩場 UX 職涯講座。

我是個內向者,是個需要窩進自己腦中小世界梳理思緒的思考者,口述分享思想與經歷並不在我的舒適範圍之內,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我選擇了用文字來抒發我的想法。

Podcast 和講座分享都是讓我極其焦慮的挑戰,深怕自己在 live 的狀態下說了什麼未經深思熟慮的話,podcast 錄製過程中還一度當機,腦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麼(幸好 podcast 可剪輯 😅)

不過現在回頭看,還是很開心自己當時決定接受挑戰,試了之後發現還滿喜歡某些部分,例如講座分享後能夠現場互動交流、回答大家的問題,有幫助到人的感覺是我成就感的來源。

筆友社交圈無遠弗屆

在 Medium 上寫作也讓我有機會接觸一些原本可能沒機會認識的朋友,有些讀者來西雅圖旅遊的話會約我聊天喝咖啡;UX 四神湯的 Shandy Tsai 也有來西雅圖找我玩,才發現我們是新竹女中的同屆;跟志趣相投的 獸群之心 / Soking 也常用訊息進行腦力激盪,探討設計相關議題。

偶爾也會收到 email 或是 Linkedin message 的讀者來函問問題或是 connect,通常只要說明來意我都很樂意回覆。最振奮人心的 connection 是當我寫下 Google Mobile Marathon 學習心得 後不久,意外收到其中一位講師來加我 Linkedin,還閒聊了一下彼此的專業。

關於閱讀

我把自己歸類為雜食性主流讀者,近幾年愛讀的種類不外乎小說、設計、寫作、文學、行為科學、科技與新創、生產力等。

諸多寫作靈感與知識都是透過閱讀而來,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今年所閱讀的 60 本書中我最喜歡、讓我學到最多、影響我思考最深遠的十本書,其中有四本打了星號特別推薦給設計師。

2019 的十本推薦書籍

⭐️ 誰說人是理性的

2008 年出版的經典暢銷書,很多觀點在當時簡直像是異端邪說,因為作者 Dan Ariely 挑戰了當時的主流經濟學理論基礎 — 人在消費時是理性的。

然而作者用巧妙的實驗證明許多我們現在熟知的理論,例如定錨效應、稟賦效應,這些研究大幅影響了現代行銷的方式與手法。

⭐️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、那樣工作?

這是一本關於習慣的書,作者 Charles Duhigg 非常擅於利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帶出理論,其中最重要的理論跟鉤癮效應相似,也就是提示→慣性行為→獎勵的迴圈,作者不單只是研究個人的習慣,還探討了組織與社會群體的習慣模式。

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、準、好

繼習慣之後,Charles Duhigg 這次要探討的主題直指生產力,如何透過動機、團隊、專注、目標、管理他人、決策、創新、吸收資訊等八個主題,更聰明、更有效率地做事。

雖然 Charles Duhigg 的書名都看起來很無趣,但內容真的大推。在拜讀完他的第二本大作後,他正式晉升為我最愛的作家之一。

恆毅力

這是大學好友 Michelle Wu 在我們讀書會上推薦的書,作者 Angela Duckworth 來自華裔家庭,她所述說的價值觀掙扎跟我的不謀而合,所以我也被點醒很多次,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新概念是熱情是培養出來的,而不是用找的

老派約會之必要

大學好友星羽在大學時已經愛過一次這本書,我不是特別喜歡文學性濃厚的散文,所以當時也就沒讀。沒想到這回讀下來卻不自禁地喜歡上李維菁的文字,涼薄卻抱持絲絲關切的文字。

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限在哪裡?

作者 Malcom Gladwell 用統計學戳破英雄主義以及傳統迷思,用數字把生逢其時的重要性擺在讀者眼前,就算是天才也要生對地方、生對時間,機運不可或缺。

給予: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

原本我以為這本書會落於窠臼,提倡著施比受更有福之類的感性論述,讀了才發現並非如此,作者 Adam Grant 將人們分成給予者、索取者、互利者,並且敘述給予者為何可以鞏固群體、擴大影響力。

Making of a Manager

這是我讀的第一本關於管理者的書籍,所以書中關於乘法效應、管理與領導、團隊管理等觀念對我來說都很新穎,Julie 的文筆又好,讀得很開心。

⭐️ 行為:暴力、競爭、利他,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

大概是今年讓我學到最多的書,內容豐富但十分艱澀,從基因、賀爾蒙、神經、童年逆境到團體迷思,運用腦神經科學、心理學、社會學、行為科學完整敘述了「行為」的起因。

⭐ ️資訊架構學:網站、App 與資訊生態系統規劃

身為資訊架構師,讀這本書的時機還真是有點晚,不過這本磚塊書出乎預料地好看,可能是因為看到許多圖資系時期的課程內容,也很訝異自己去年文章中所建立的框架(瀏覽與搜尋)跟作者所寫的極其相似。

仍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

我絕大部分閱讀都是在通勤時完成的,畢竟我每天搭公車上下班總共要花兩個小時。

今年也開始嘗試聽英文的有聲書,但我似乎比較是視覺或觸覺學習者,光用聽的我很容易就出神。

閱讀的時候其實往往是我思緒最豐沛的時候,閱讀多本類似書籍可以組織成一個較廣的概念、觸類旁通,但是通常還是雜亂無章的狀態。

認真做筆記並寫成架構完整的文章對我來說能讓記憶最深刻,也最能想通一些論點,但這麼做很花時間。我還在衡量應該如何更好地做筆記,如果大家有什麼好方法請推薦給我!(順便附上 完整書單

2019 小滿

除了寫作與閱讀,今年不知不覺也解鎖了些成就,或開啟了某些旅程。剛好看到蔣勳的新書歲月靜好中對「小滿」的定義,貼切地形容了我的感受:

我喜歡「小滿」兩個字,
很喜悅,很自信,
卻也很謙遜,很謹慎,
對自己的存在很滿足,
卻沒有囂張喧譁。

以設計師自居

工作三年半,好像再也不能自稱新鮮人了。

對我來說最鮮明的分界點是開始幫公司面試人,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夠分辨什麼是好設計、什麼是壞設計,什麼是以設計師而言聰明合理的思考方向。

累積下來數十個的專案經歷也足夠讓我認知到自己喜歡做什麼、不喜歡做什麼,自己的強弱項在哪裏,在會議中也越來越能夠為自己的設計解釋。

同時也開始積極參加西雅圖當地的 Meet ups,學習新知之餘也跟其他設計師進行交流,拓展人脈。

百日挑戰

從去年開始跟 Shih-wen Angela Chen心理師想跟你說的卡歐開始了繪圖的 100 Days Challenge。為了恢復手感,我們先花三十天手繪試跑,之後才就進入一百天電繪的挑戰。

我們在今年完成了一百張電繪繪圖的挑戰!我們其實對自己還滿寬容的,偶爾有人會太忙,少畫了幾天,其他夥伴就會像存假一樣,之後忙起來的時候也休息幾天;比較複雜的畫也會把草稿、描線、上色算成不同天的成果。

我是透過臨摹完成大部分的作品,因為我想嘗試不同的畫風,透過認識更了解自己的風格,不過就算是臨摹也有很多發揮的空間,過程還是充滿創造性的。

100 Days Challenge 的部分成品,大部分都是臨摹的。中間是我剛離世的阿嬤,剛好將第一百天獻給她。

我們還在持續進行中,目前無限期中止的一百天 vector art,最終目標是一百天的 motion design 💪

人生設計讀書會

今年開始實踐 Designing Your Life 書中的練習,把自己當作產品一樣運用設計思考進一步檢視,將最熟悉的 UX 方法論應用在自己身上。

就像書中所說,有夥伴一起進行練習非常有幫助,我很幸運跟 Kai-Ting HuangElsa Ho 一起,他們在 UX 這個領域比我更有經驗,都能同理我在職涯上遇到的挑戰、掙扎與疑慮,也提供我很多他們自身的經驗和過來人的思考。

我們目前執行到觀察與記錄自己日常的心情起伏,很期待進入奧德賽計畫的階段!

給自己的 2020 年待辦清單

  • 完成 Designing Your Life 的練習
  • 完成第二階段的百日挑戰
  • 開始嘗試創作是療癒的過程為期十二週的創作練習(延續自去年的願望)
  • 與(講很久的) Shandy Tsai 以及 獸群之心 / Soking 合作
  • 挑戰新的知識分享方式,目前最想做的是 mailing list

2020 感覺是個很圓滿的數字,令人忍不住有所期待,希望會是更有挑戰性、更精彩豐富的一年,祝大家新年快樂!
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請幫我拍手1-10下。
如果喜歡閱讀關於設計師的碎念,請幫我拍手10-30下。
如果單純喜歡我的文字,希望看到更多的話,請幫我大力拍手30-50下。
也請記得 Follow Jasmine Lin 或是數位產品設計 Medium 文章平台 As A Product Designer,讓我們與你分享更多好文章 😊更歡迎你在文章底下留言,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跟你討論或聊天!

--

--

Jasmine Lin
Jasmine Lin

Written by Jasmine Lin

UX Designer / Information Architect from Taiwan, now living in Seattle.

Responses (3)